秦岭山花红 爱在此间开
--商洛学院王宝珍老师巾帼建功新时代事迹
经济管理学院分会 刘宁
商洛学院电信学院,有一位40来岁的女老师,她眉眼弯弯,透着一股书卷气,说起话来轻轻缓缓的,像春风拂面。她就是王宝珍,一个有着18年教龄的优秀教师。
2004年任教以来,她扎根讲台,认真做好教学工作,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课程知识,晚上加班带学生做实验,给学生辅导作业是常有的事;平时教学中,她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改革,注重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她的默默耕耘,换来了累累硕果,这些年来,她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共获市级以上奖励50余项,获批专利20余项,她7次获“优秀指导教师奖”,2017年、2019年分别荣获“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三等奖。
2015年,商洛学院发起根植地方服务项目,倡导大学师生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商洛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薄弱,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创业,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乡。于是王宝珍心里产生了一个想法:成立一个志愿协会,让那些热心公益的学生和爱心人士都加入进来,既能帮助更多的人,服务于地方,又能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更多精神财富。
说干就干,2016年,王宝珍在共青团商洛市委等单位的支持下,组织大学生及社会爱心人士,成立了商洛市天健为老服务志愿者协会。她被推选为协会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一直主持协会日常工作至今。她带着这些志愿者,利用周末和假期为敬老院老人送温暖,帮他们打扫卫生,拆洗被褥,理发洗脚,陪老人聊天,虽然辛苦,但每每看到老人们沧桑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她便更坚定了做志愿服务的决心。在她的坚持和努力下,团队规模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有700多名志愿者,7年来,针对老人累计开展160余次活动,服务7000余人次,筹集物资及活动经费等共计10万多元,其中她个人捐赠2万余元。
2020年1月新冠疫情发生,王宝珍带领协会成为商洛首个参加疫情防控的社会团体,为一线人员筹集口罩、手套、酒精等紧缺防疫物资,并组织志愿者服务多个社区、商超和周边村镇,为家乡防疫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开展敬老及防疫志愿服务之余,王宝珍还关注着那些留守以及家庭贫困的儿童,2017年4月起,她组织志愿者走进商州区刘湾街道办事处红旗小学,开展了团体辅导、图书捐助等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2018年开始,王宝珍策划了“呵护绿芽 爱在山间”等项目,联合蓝商高速商州西管理所等20多家单位,持续对商州区红旗小学、柿园小学、丹凤职业教育中心、柞水红岩寺小学等学校5000余名青少年教授绿植养护、生态环保等常识和技能。近年来,协会通过联系爱心企业人士,为20多名山区困难学生对接每月200-400元不等的助学资金。
2022年,她联合江苏科技大学支教团,携手丝路爱心商洛社、陕西商洛发电有限公司团委开展“线上培训+线下陪伴”相结合的乡村振兴公益支教。多名儿童受益。
王宝珍老师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的过程有苦也有甜,夏天的高温酷暑,说来就来的暴雨,冬天的寒风冰雪,山路的崎岖不平,都要坚强面对;协会里各项事务,募集物资,安排日程,协调人员和交通工具等,体力消耗极大,又需要耐心和细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多年以来,王宝珍老师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把爱撒播在故乡的山山水水之间。她就像秦岭上盛开的鲜花,美丽而芬芳。
她无私奉献和迎难而上的精神,也感染了身边的人。因为志愿服务活动有时太忙,难免对家人和孩子疏于照顾,王宝珍心中有时也会愧疚。她的爱人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总是对她说:“你去吧!家里有我!”有时候人手不够,他们夫妻也会一起参与志愿服务。有爱人的理解和支持,她做起公益活动更有信心了!
志愿团队里部分成员也是王宝珍老师的学生,在一次次的公益服务中,他们学会了如何与别人沟通,如何团队协作,明白了奉献的意义,也树立了更加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8年,协会培养的大学生志愿者唐伟丽荣登中国好人榜;2019年、2020年李鑫、冯倩、王雷同学荣获商洛市优秀团员,顾娇同学荣获商洛市为老服务先进个人。
王宝珍老师先后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陕西省“最美敬老志愿者”先进个人、“商洛市十大孝子”和2022年度我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最美(佳)”先进典型等荣誉称号。
面对这些荣誉,王宝珍老师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做了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这些荣誉是既是激励,也是责任,今后要继续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更多光和热,传递更多的爱。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春风送暖 一路芳华
——写给自己的赞歌
人文学院分会 田玉玲
三月芳菲,灼灼芳华。
花开三月,春回大地。在这个孕育萌芽的阳春三月,三八国际妇女节也如约而至。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中处处都能看到媒体对巾帼英雄和铿锵玫瑰的宣传和赞美。是啊,无论是古代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还是新时代的铿锵玫瑰张桂梅,屠呦呦等,都是值得赞颂的。而我,在这个专属女性自己的日子里,想写一写自己以及我周围的那些商院伙伴们——一群普普通通的中年女性,算是送给我们自己的一首赞歌。
2007年的那个夏天,记忆中并不太热,正式入职商院的我,还处于兴奋和无措中。风吹起路边的树叶,沙沙作响,盛夏的知了也在凑热闹似的扯着嗓门叫着。看来,它们都很欢迎我这个外地人的到来呢。我的教师生涯在那个夏天结束后的秋季正式开始了。
学校给分配的宿舍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隔壁,我住在四楼。每人一间房,每层都八间房。做饭一般都在楼道,洗漱在每层楼有一个公共水房里。一到饭点,楼道里就传出铲勺锅瓢的交响乐,继而飘出各色菜香。各家有各家特有的味道,如果恰好有空闲了,端个饭碗挨家转一圈尝一口也是常有的事。
记得楼下的商洛土著马老师经常端着自己做的美味来串门,蒸面啦焖饭啦,她吃起饭来又特别香,显得那饭越发的诱人了,放在现在简直妥妥的美食吃播呢。爱做美食的美女刘老师经常把自己做的美食分享给我们。记得有一次她自己包了好多汤圆,煮好给我们每人端了一碗,香甜沁心。还有阿唐在夏季里做的湖南特色擂茶,我第一次喝,还以为就是用茶叶煮的茶水呢,原来是用芝麻啊花生啥的做成的湖南特色美味。十多年过去了,我竟然还记得那个味道,有空了还真想再次尝一下呢。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就在这烟火气里,我们每个人开始并继续着自己的生活。
因为在宿舍居住,所以上课非常方便,跟学生交流也方便。记得那时的学生学习起来非常认真。有一次课,一个女生请假没来上。她第二天就联系我,说想补一下课,然后我就让她来我宿舍,一起把没上的课堂内容补了上来。在并不宽展的宿舍书桌前,一字一句的为学生解答问题,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倍感教师这份职业的崇高与神圣,也被那个女生对学习的执着认真所触动。学习委员收上来的作业也是直接让抱到宿舍,这样晚上下班有空就可以在宿舍把作业批改了。
在这间小小的宿舍里,我们工作着,生活着。我在这里开始工作生涯,在这里结婚,在这里生子,扎根在了这里。默默无闻的在讲台和家庭的舞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无论是学生们的老师,还是孩子们的妈妈,都是值得一生骄傲的角色。
我们拼尽全力,只为那角色的崇高与神圣。从满头青丝到白发偷偷从浓密的黑发里突兀的冒出头来,才惊觉,已从轻盈的二八年华踏入略显沉重的中年。
然而,生活就是这样,在向阳而生和偶尔沉闷的交错间,时光带着我们一路向前。
很多前面提到的同事跟我一样,在这方寸之地,完成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大事。也经历着属于我们的四季芳华。
春天,我们工作之余,畅游校园,尽享春花之美;夏天,我们努力完成学期末的任务,然后踏上归程,回到千里之外的老家探望父母亲人;秋天了,迎接新生,迎接新的学期;冬天,一天工作的疲惫是在围炉夜话中褪去的。
后来,我们大部分人,在外面买了房安了新家,慢慢搬离了宿舍,学校也把那栋宿舍改成了学生宿舍。爱端饭上来谝的老马也调到其他学校了,属于我们的那段芳华岁月却隽刻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
那时的我们二十多岁,是踏入社会开启人生新阶段的年纪,如今的我们,人到中年,人生大半已过。无论是风华正茂的那时,还是阅过世事的此时,在这春风送暖的季节里,我们都还是那个热爱生活的人,不忘初心,一路芳华。